月度归档:2007年04月

贝壳网buykee.com关闭

每天互联网上都会有无数个网站出现,同样也会有数不清的网站倒下去。2007年4月17日,贝壳网正式宣布停止运营。昨天晚上,贝壳网分别在其官方blog飞扬新悦 上发布了离开的消息,文字写得多少有些多少有些悲伤,这句话是很主观的一条。

20070418-1.jpg

但现在想来,记得去年年底时候,灼冰和我推荐过这个站点,当时我就说,这个站没什么意思。严格说来,对于此类实际已经在走商业化道理,但却又声称不会以此作为盈利的站点没有什么兴趣。既然已经取得投资,但却不走商业路线,能对得起投资人吗?已经在招兵买马,脱离了个人站点的运营模式,这不是商业化是什么,员工不需要薪水的吗?

20070418-2.png

看过贝壳网的Alexa的分析图,建站一年流量一直不如意,中间有过两次小高峰,属于突然爆发型,多少与其人际传播有些关系,很可惜一个不成熟的网站就这样推出,那么用户来看了一次,发现这是一个基本没有什么内容的站点,那么惟有无情选择离开不再来,因为来看你,是需要成本的。

贝壳网和豆瓣多少有些相似,前者希望获得IT数码产品的大众点评,后者已经在图书电影音乐点评中找到了成功之道。豆瓣的用户黏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而贝壳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里面的点评少之又少。原因很简单,看电影看书听歌成本较低,而国内如此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的网站并不多见,豆瓣找到了一个稀缺,用户在此很容易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并且找到趣味相同的豆友。而IT数码产品则大不相同,一部智能手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买得起的,多数数码产品都会带有专业和奢侈的标签,使用者注定寥寥,而这些寥寥的使用者之中又有几人知道贝壳网?同样,要想写出一份有意义的测评,是需要时间成本的,需要书写者逐步体验,详细罗列,有这份功夫干吗写在贝壳网?你会付稿酬吗?若是不付,那不如投稿给IT专业测评站点了。

没有内容的网站,等于空壳。

一个贝壳网倒下去,对于创建者而言,是一次经验的积累,或许以后会东山再起;对于众多关注着而言,多少有些感伤,毕竟曾经去过关注过……互联网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这里依然适用。

Ubuntu7.04版将于本周四发布

20070417-1.png

办公桌上至今仍然放着同事送我的Ubuntu的光盘,版本是6.06。是Ubuntu通过邮件的方式发出来的。

20070417-3.jpg

今天看Ubuntu主页上说,Ubuntu7.04版将于本周四如期发布。在主页右上角更是添加了一个倒计时钟,目前显示剩余3天。

20070417-2.png

7.04RC的发布估计是不会有时间了。

Ubuntu作为众多Linux发行版中较为成熟的一个,本身的优劣不想多加评价,但有一点很明确的是,正是因为它以及其他类型的操作系统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计算机世界不是那么的单一,想想看,若是每天都是看着、用着Windows,会是多么单调……

本周四,一定会去Ubuntu主页看看,不论是否最终如期发布,都该去看一下的。

    Ubuntu获取方式有三种:

    Download: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版本,而且在全世界不同地区拥有很多下载点,可以就近下载;

    Request a free CD:可以免费获取CD光盘,但路途上耗费的时间颇多,可能需要数月,Ubuntu鼓励用户之间分享其光盘;

    Buy on CD or DVD:这是需要付费的一个渠道,如果是在北美的用户,可以在Amazon.com上购买Ubuntu+Kubuntu的DVD光盘。

Web2.0网站的帮助系统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Web2.0网站的帮助系统是给什么人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个概念的明确,非常重要。很显然,帮助系统是给用户看的,是需要让用户明确自己正在浏览或使用的Web2.0站点应该如何玩转。

那么接下来就好办了,帮助系统该如何指引用户,该如何让她(他)明确自己的操作步骤?

承认自己是GFan,所以我目前看好的帮助系统毫不避讳,是Gmail的。它是一个很典型按照功能和使用步骤进行帮助文档组织架构的体系,但却不单是简单的线性结构,而是在此过程中有一些Wiki的味道,将一些重要的使用者会迷惑的词汇通过URL聚合在一起,可以使使用者很容易在一个新的链接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接下来,在整个帮助系统的结构中,每一个模块Gmail都是通过“问句”的方式在引导用户,很简单,站在使用者的用户来看,本来就该如此的。每一个问句,一般先是“为什么要用这个功能”,也就是告诉用户这个功能可以实现什么样的目的;紧接着,就会提出的问题是“如何使用这项功能”,告诉用户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什么;最后的问题,多数是一种补充,解释在该功能使用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看来,整个帮助系统的文字组织体系都是站在用户,也就是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在起到一种主动引导的作用。

不要忘记,Gmail在意用户体验,这点毋庸置疑,那么在每一个问题的解释下面都会有一个:

该信息对您有帮助吗?

不论选择“是”或“否”,都会出来:“谢谢!您的反馈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帮助中心。”,长此以往,可以明确地给Gmail运营团队一个信号:那些地方值得修改,那些地方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是有效且值得借鉴,对整个帮助系统的维护可以起到一种逐渐完善的作用。

Google擅长的是搜索,所以在Gmail的帮助系统是自然少不了“搜索帮助中心”的影子,它的智能搜索匹配程度非常高,也很精准,相关的搜索结果不但有问题,也有主题。

好了,这么看来,在网站帮助系统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1、良好的问题组织结构;
2、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方式,毕竟是他们在用;
3、详略得当,用户容易迷惑的地方,值得多花笔墨;
4、图文并茂,图片来的更直观;
5、wiki式的启发方式,值得大胆尝试;
6、一个针对问题和答案的搜索系统必不可少;
7、需要有一个接受用户反馈的渠道,闭门造车常常容易犯错。

大约摸就是这些,借鉴别人的经验,总结其中不足,可以少走弯路,这点很好。

好的帮助系统,对整个网站用户体验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应该重视。

个人blog该是什么样子?

一直在想,个人的blog该是一个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也可能是我把问题复杂化了。首先要看,自己对于商业化的blog不感兴趣,这是重要的一点,同样,我以为我的访客也不该希望看到自己的页面上广告满天飞;接着,blog需要有良好的访问速度,清爽大方的页面,良好的交互性。这两点都是形式上的,做到难度不大;真正困难的,就是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也就是blog的内容,不论是第一手的新闻,或是一些程序的使用心得,甚至是一些对新闻或现象的点评,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那么对于个人blog而言,都可算作有效信息。

结合上面这些要求,那么有哪些需要做到,基本可以落实如下:

1、不必贴广告代码了,不论Google,或是FeedSky,都算是如此,原因很简单,承认主机需要付费,但相信以我的流量来看,广告的收益远远抵不上给访客带来的不良用户体验;
2、找一个好的主机商,目前用的是DreamHost,不算很稳定,但比起国内的好上不少,至少对得起我付的钱。同样,国外的主机不论电信或是网通访问都不会很慢,但对不起没有访问国外站点权限的教育网访客了;
3、清爽的模板,现在用的是Keso的模板,Web浏览速度不错,插件用的很少,就几个功能上的,尽量避免对于数据库的无用查询,背景音乐更加不必自动播放,这点纯属QJ访客;
4、对于RSS的输出,这是一个重头戏,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朋友都是通过这个方法对这里进行浏览。基于最近FeedSky表现实在不佳,抓取总是很慢,所以又烧制FeedBurner的种子,并且将其作为了自动获取。及时地更新RSS,输出标准可靠的RSS,对于访客而言,很重要;
5、有效信息,除了需要花时间去看一些blog以及新闻站点之外,更要避免地是话题的“撞车”:一个问题,诸多人都在反复说,给访客很容易造成阅读疲劳,当然,能够有另辟蹊径的独到观点是另当别论的。所以,多多阅读,多多思考,给访客呈现出一些新鲜的东西,是有些意思的,当然,对自己的难度也是颇高的。

半夜想了一下,暂时就这些,欢迎补充。

Gmail的“新增功能”

从昨天开始,在登录Gmail简体中文版之后,就会在页面右上角看到一个红色粗体的标签:“新增功能”。

20070414.jpg

一直以来,Gmail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多中高端用户的青睐,随着Gmail帐号在中国的开放申请,现在使用Gmail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不论是其访问和收发速度、清爽友好的界面,或是强大开放的功能,都可以说在E-mail这个互联网基础应用基础领域中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现在,Gmail简体中文版在用户界面上的显著位置放上了这样的提示(访问这里),无疑可以“提醒”用户留意并且使用这几个新功能:

收发其他帐户中的电子邮件;
Gmail 里的 RSS 联合供稿;
移动设备专用 Gmail;
界面能够针对您所使用的手机自动进行优化;
可以打开您在邮件中收到的附件,包括照片、Microsoft Word 文档和 .pdf 文件;
如果发件人的电话号码储存在 Gmail 联系人列表中,Gmail 还可让您拨打电话回复发件人。

这几项功能其实推出已经有些时日了,但相比较其它Email服务商而言,却又是有创新的功能,完全打破了大家对于电子邮件的传统认识,所以这样看来,值得尝试和使用的。

当然,对于英文版而言,也有同样的“新功能”页面,可以访问这里
更多在功能上动态,会在这里发布,上面有一个来自于YouTube的视频,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