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互联网相关

FeedSky新版上线了?

早上访问自己的blog,发现侧边栏上的RSS订阅图标均无法正常显示,而IE下提示JS出错。因为最近没有对blog页面有过什么调整,同时昨天晚上访问都是正常的。那么看来多少和FeedSky有些关系了,于是进入FeedSky网站,登陆后发现后台已经全部更换为了之前的Beta版:“博客圈”等beta版下的功能现在在www.feedsky.com下都有了。

有三个问题:
1、新版的切换,为什么会出现订阅图标无法显示?这样的现象我是个例吗?
(我之前用的是原来版本的显示代码,而非beta版的)
2、新版切换乃是重大事件,是否应该郑重其事地发个公告?
3、新版的推出,是否会影响Feed订阅数的统计?虽然我这里订阅的人不多的:)

早上看到有人在说“工具”和“增值服务”的话题。
feedsky的feed统计以及标签输出,这该属于工具的范畴,这是该网站应该提供和必须提供的基础服务,必须要求保证的是质量和稳定;诸如“话题广告”等,可以是增值服务。对于“工具”,在修改之后,应该是更上一层楼,也要平滑升级,否则一定怨声载道;对于“增值服务”则不然,用户大不会提出过高要求,是一个可以尽情创新的领域。
这两者的区分多少有些重要的。

一直在用FeedSky,希望它可以更为稳定高效地运行。

Labs是很重要的:)

互联网时时刻刻都需要创新,这点不论是刚刚起步的web2.0站点,抑或是已经完全进入商业道路的成功站点,均是很重要的。细细收集一下,大站之中的Labs很多都蛮有意思的:)

1、Google Labs:
如果英文可以,当然推荐去看这里:labs.google.com。不过随着谷歌本土化进程的推进,中文版的Lab也有了:labs.google.cn。虽然这几天谷歌的“抄级拼音输入法”闹得沸沸扬扬,但google在业内的创新能力显然是不容小觑的。

2、Yahoo Next:
这个名字倒是蛮好的,不落窠臼:next.yahoo.com 英文站。
Next 究竟该如何解释?请看这里:

It’s a showcase of some of Yahoo!’s newest and coolest projects – the cutting edge of what Yahoo!’s doing today and working on for tomorrow!

3、QQ实验室:
Tencent一路走来,一个小小的IM软件早已做得淋漓尽致,可谓家喻户晓了,也不容易。它不但但在QQ上玩出了各种花样,其他领域也在不断尝试:labs.qq.com

4、Sougou实验室:
Sohu旗下的Sougou基本已经成为了搜狐的练兵场,新玩意儿层出不穷,坦言其中不少都挺“好玩”,在这样的状态下,可能更容易发现一些东西的:www.sogou.com/labs/

5、FeedSky 1306:
为什么叫作“1306”姑且不论,但一个烧制Feed的站点,在不断地尝试新产品,本身已难能可贵:labs.feedsky.com

6、V2EX Labs:
对web2.0站点而言,技术创新重要性不言而喻:labs.v2ex.com

7、Mozilla Labs:
著名的浏览器程序Fire Fox来自于此,我们不会陌生,在这里,网络遨游方式发生着改变:labs.mozilla.com

8、Microsoft:
微软早就足够强大了,但依然有这么一个“站点”:labs.microsoft.com,给它加引号是有原因的,这地址浏览之后多少觉得有点无厘头:

labs.microsoft.com is where we host implementations of new Microsoft web technologies for our customers to evaluate. Direct feedback and ideas from customers help us validate each implementation as we continuously work to improve the Microsoft.com user experience.

找到了这样一些,当然欢迎一起补充:)

===========
Update:
9、Lenovo Labs:
www.lenovolabs.com,谢谢灼冰同学补充。

10、Adobe Labs:
labs.adobe.com英文站,设计出版类软件的巨人,值得关注。

OpenID (身份网址)

OpenID(身份网址)是互联网新一代的简单、开放、分布和安全的统一认证体系。通过它可以让我们直接使用所有支持OpenID的网站,而无须每次都要经过注册。

OpenID,就中文名称来讲,就是采用自己独立拥有的URL地址作为自己的身份认证,通常直接是采用自己的域名或者第三方网站提供的网址直接作为身份网址,如openid.yourdomain.com / yourname.openid.cn / yourname.myopenid.com 等等。

使用方法,大致如下:

1、注册OpenID,找到一个OpenID服务网站(这个服务网站也可以自己建立),比如http://www.openid.cn进行注册,我的用户名是abc,这个时候我获取了我的OpenID是http://abc.openid.cn/(如果没有自己的域名,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网址作为OpenID)

2、在自己的网站http://84tt.net的之间加上:

这样就可以使用我自己的网址http://84tt.net作为自己的OpenID。

接下来,可以找一个支持OpenID的站点进行体验,目前国内用户数目最多且支持OpenID的网站就是Yupoo。在这里,可以通过OpenID方式进行登录

推荐使用:openid.cn[中文站点,理解没有困难]

若有兴趣自己搭建OpenID认证服务器,下载OpenID服务器文件

相比较而言,个人更喜欢douban、joyo等很多网站通过E-mail进行认证多方式,毕竟对于多数网民而言,可操作性更强,同时对于网站而言也可以起到了邮件验证的功能,即便用户遗忘了密码,也可以很容易通过E-mail找回,使用成本更为低廉。

谷歌推出新域名了?!

刚才在看订阅的cnBeta新闻,一条叫做“谷歌的新域名:g.cn”的标题着实吸引人,于是真的去访问了一下这个域名,发现可以转到google.cn页面。

莫非谷歌真的买下来这个域名?再查查看Whois信息,原来如此而已:

    Domain Name: g.cn
    ROID: 20030310s10001s00019336-cn
    Domain Status: pendingTransfer
    Registrant Organization: 北京刘元和君咨询有限公司
    Registrant Name: 黄俭
    Administrative Email: jamesreal97@yahoo.com
    Sponsoring Registrar: 易名中国
    Name Server:ns6.ename.cn
    Name Server:ns2.ename.cn
    Name Server:ns1.ename.cn
    Name Server:ns3.ename.cn
    Name Server:ns4.ename.cn
    Name Server:ns5.ename.cn
    Registration Date: 2003-03-10 19:58
    Expiration Date: 2010-08-24 17:48

好了,这究竟是如何的一件事情,自然不必多言,一看便知,无非是炒域名而已,和现如今的炒股、炒房一类并无而已,稀缺资源的利用,可以理解。

但仔细一想,似乎cnBeta把它作为新闻放出,就有些无聊了,是打算考验读者的甄别能力?还是想帮助这个域名再提高些流量?之前一直都有人在说,cnBeta新闻下面垃圾评论如潮、对骂现象屡见不鲜、各色软文层出不穷,其实这些现在看来,都比不过假新闻。希望cnBeta作为一个资深互联网技术新闻站点,编辑人员在发布新闻之前,可以做好审核的工作,出现混淆视听或低级错误都不好。

update:
网上有消息说,这家“北京刘元和君咨询有限公司”曾经代理google在中国注册过好几个域名,比如guge.cn、guge.com.cn等,现在这些域名均在Google名下了。这个g.cn会不会也是如此?就目前看,这个域名不是Google的,这是一个事实。

说实话,这样的域名倒是很好记忆。

当话题广告越来越多之时

今天一如既往地打开FeedDemon看自己订阅的新闻和blog,当浏览到互联网这个分类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今天上午更新过的诸多blog中,有4篇都是在写MsnNext这个软件的话题广告,均为FeedSky测试推出的广告。

坦言,之前我也参加过FeedSky的话题广告测试,发布了一次关于救助小王越的公益广告。当时,订阅的blog中也是在同一时间以各种形式出现了同一公益广告,觉得在自己的blog上利用其传播的力量去救助一个人,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但到现在,随着商业性质的话题广告的出现,这类推广性质的文字也开始高密度出现,个人则以为:
1,blog是自己撰写的一个“阵地”,愿意写下去,爱好和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2,域名和空间的费用,个人可以支付,目前没有打算靠广告收益运营;
3,每一个来访的都是朋友,期望带给朋友们更好的用户体验;
4,就目前FeedSky推的MsnNext这个软件,个人并不看好,多少有些“骚扰”性质。

如此说当然并不是反对话题广告,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但希望广告提供商可以找到一些用户体验更好、更有创新的软件或者其他产品,利用blog的传播力量进行推广,调用大家在此领域的专业性进行测评、写出更为可观的点评,这样对于产品本身以及blog的阅读者都是有好处的。当然,对博主而言,也可以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取得互赢。